反思旗手
无疑,中国人对柏杨的需要并非一二十年的时限,否则他的书不会由于争议和误解而永远畅销。正因为华人的需要,柏杨一系列具有国民性批判的书籍才能成为常销书。王荣文说,在台湾这也是一本常销书。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在任何文化中、任何时期都是存在的。但在中国比较少,只有少数人站出来批判。到了现代,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的转折。”陈晓明在论述他的观点时提到了鲁迅、陈独秀、胡适和毛泽东,“五四”时期是一个历史的变革时期,通过这一社会转型期,中国走向了激进革命的道路,对传统的批判是另一种方式。
柏杨批判的是传统的文化、人格、习俗、心理和性格,因为在暴风雨般的革命后,这些文化陋习依然存在于现实中活生生的中国人身上、存在于每个人的行为当中。“这对中国人震惊很大。本来大家以为通过革命自己已经割裂了传统,我们身上已经没有这些了。”
在分析柏杨对中国传统的批判时,陈晓明说:“每一种传统总是有它的精华和糟粕,总是有它的优秀的、不死的、永恒支撑民族灵魂的价值,但它也有负面的东西。柏杨的批判比较偏向于揭示负面。他本身有非常高的学养,又历经了中国革命的风风雨雨,读了很多传统的典籍,从他的经历看,曾经是个很有理想、很有抱负,对中国的现代化怀有热望的热血青年。”
柏杨批判的方式,是针对活的中国人身上的性格行为陋习,不仅在活人身上有,而且还要活在中国人身上,这是最可怕的。
“因此柏杨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即使是以后50年,中国更加发达了、更加民主繁荣了,仍然需要柏杨。”陈晓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诠释柏杨对于民族的必要性。
周明的解读方式是微观的,他关注的是“个人”:我们每个人身上有很多弱点,需要解剖和敲醒,柏杨就像个严厉的医生,他不是来判病人死刑的,而是来救人。他一刀划下去解剖的目的,是治疗病症挽救生命,使人更健康地生活下去。
认识柏杨的价值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保留和尊崇是主导的方面,每种文化都需要有自信心,事实上几乎99%的人在做这项工作,“而柏杨是极少数,甚至只有一个柏杨”。陈晓明说,正因为有了一个柏杨,才是我们文化的某种幸运。因为我们能够有一个人说出我们没有能力、没有勇气说出的话语。因此,陈晓明强调,一定要在这样一个框架里来说柏杨。有能力批判和反思的人已经很少,达到柏杨的高度和深度的更是少数。
每一种文化传统对自身的反思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崛起的时代,各方面发展迅猛,中国这样的大国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陈晓明认为,要看到柏杨是位在历史上下过很大功夫的学者,因为他的批评是综合的、全方位的。理解柏杨就应该把他的书多读一些,不要简单地只记住一句“丑陋的中国人”,他对历史有很深厚的研究。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柏杨的反思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柏杨偏向自由主义,对人格自由价值的尊崇,他的理念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助推器。
“柏杨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旗帜,他是旗手式的人物。”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怀有诗意地描述柏杨:旗帜意味着前进、意味着战斗。他是有战斗力、有理想情怀、有前进目标和方向的人物。
柏杨vs互联网
信息时代使人的生活脚步加快,讯息传递迅速,社会状况公开受全民检验。个人的身心可以毫无遮掩的暴露、开放。但,任何没有节制的传递、暴露、开放,不只是伦常规范的丧失,也是社会崩盘、人生虚幻的悲剧。前些天,一个怀孕的胖妹,用网络诱惑男性网友,居然诈骗到六百多万台币(约150万 人民币)。警察询问她时,电视机前,她毫不在乎,嘻皮笑脸。不知道这个害人女和受害人,是怎么回事,会变成这么无所忌惮!
柏杨自评
倔强、冲动、直截了当、开阔、宽大而不知道适可而止。我能够接受别人的指责、批评,但行为上往往还是原始反应……到底这些是优点还是缺点?我觉得它们既是强项也是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