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佳文共赏 关注:1 内容:4929

    柏杨访谈录首二:丑陋的中国人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拉黑名单
    • 现状:封笔不封书

        张香华在2006年9月8日,写了一篇很形象的文章《酒店打烊,我就走》。她说,柏杨在这年2月看完自己每月在香港《明报》月刊的专栏后,亲自给潘耀明总编写了封信,说明这是他创作的句点。

        “现在,他要向最关心他的读者说:你们慢慢读我的书吧!我要多睡睡觉。好吗?”

        这一年,柏杨的确睡了很多觉——六次住院治疗,出院后在家每天睡得像个婴儿。

        现在,88岁的柏杨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都是坐在轮椅上。他的女儿崔渝生说,“父亲去年还能柱着拐棍走来走去,今天只能坐轮椅了”。

        坐在轮椅上的柏杨,精力好的时候听张香华跟他讲外界的新闻、听护理给他读报。听到不愿意听的内容,他会做一个简洁的评语:他妈的!

        轮椅上的柏杨仍然在释放着他所特有的高能量。他的读者一代又一代地来买他20年前、10年前出版过而今再版的书。

        在2006年至2007年间,他的《柏杨品三国》、《柏杨品秦隋》、《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中国历史年表》、《柏杨曰》等著作在两岸再版。其中《柏杨品秦隋》、《柏杨曰》是他封笔后首次在大陆发行的书籍。

        柏杨书热

        印行九辑36册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2006~2007年中国大陆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它是1985年“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从1983年到1993年按期出刊,总共72册。

        作为第一部官修的编年体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君臣事迹、历代兴衰为主,以期给帝王镜鉴。这套被梁启超称为“帝王教科书”的繁卷,无论对帝王还是对百姓,都更像“天书”。

        以帝王称谓为例,多少人知道“孝钦慈禧端佑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天兴经显皇后”就是慈禧?柏杨白话的经典之一就是,把那些修饰成分全都抛却,用最简单的人名准确地直指每一个人。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从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8个月出齐全套36部,取得可观的市场销量。

        20年前

        中国人熟知柏杨,源于20年前一本《丑陋的中国人》。

        这是柏杨对华人世界最具警醒作用的作品,他说中国人之所以“丑陋”,是因为被“千年酱缸”酱成了“干屎橛”。

        在20世纪80年代的海峡两岸,这种论调太过惊世骇俗——“由于长期的专制封建社会制度斫丧,中国人在这个酱缸里酱得太久,我们的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酱缸的污染,跳不出酱缸的范围……一切行为价值,都以酱缸里的道德标准和政治标准为标准”。

        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季伦评论说:柏杨的文化批评, 尽管对于中国文化批判得不遗余力,但其立足点显然可归为“感时忧国”的传统。正是基于这一点,港台及海外华人在最短的时间里结束了这次大脑的震荡,并在最早的时间里接受了柏杨对于丑陋的批判。

        尽管如此,台湾还是有人骂柏杨是“恨自己同胞的蟊贼”。

        大陆对于柏杨的接受也经过了几番阵痛——1991年,《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批判柏杨。同年,他的故乡河南辉县拆除了3年前为他树起的一座高大胸像。

        《丑陋的中国人》最初是通过民间渠道从香港进入大陆。短暂的批评过后,马上掀起一股“柏杨热”。极力的推崇致使在随后的一些社会风波中柏杨被视为祸首。当时《光明日报》发表社论《中国人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社论称:“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曾使我们自食苦果,固然不足取;但是,枉自菲薄、自惭形秽、津津乐道中国人的所谓劣根性,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除了使人们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之外,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在这次严厉抨击之后,书被全面查禁。

        正因为他还说了:“鸦片战争是外来文化横的切入,对中国人来说,固然是一次‘国耻纪念’,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未尝不是一次大的觉醒。”于是在批判全盘西化的时期,声讨其“鼓吹民族虚无主义、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感谢帝国主义的侵略……”之声此起彼伏。

        柏杨对国民性既打脸又揭短的作法,使人们突然间对酱缸之说无法接受,在更多的中国人心中,中国传统文化只能与“优秀”一词搭配成偏正词组。

        震及邻国

        在一时的热血和感情用事后,柏杨的各种书籍在大陆随处可见。在2004年之前,这些都是没有获得授权的出版物。

        时隔19年,2004年8月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丑陋的中国人》,第一次以柏杨授权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大陆,仍然畅销。是年,上海《书城》杂志票选《丑陋的中国人》为20世纪最后20年影响中国最大的20本书之一。

        柏杨在大陆引发的第一波震动,还波及到了日本。在柏杨发起丑陋问题的大争议的11年后,《丑陋的中国人》在日本已出到第21版。

        说本国人丑陋,并不自柏杨始。美国公民写过一本《丑陋的美国人》,结果被美国国务院拿去当了镜子;日本驻阿根廷大使也写过《丑陋的日本人》,作者马上革职面壁。

        柏杨说中国人丑陋,结果由此产生的争论,一直持续了10多年。

        柏杨的学位

        柏杨于2006年12月12日年近88岁时得到名誉博士学位。柏杨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学历丰富,但是在获得台南大学博士学位之前,却连一张毕业证也没得到过。

        从他郭定生这个小时候的名字上看,他的父亲最初希望儿子能够修身齐家。郭定生同学在体罚教育的年代恐惧、气馁与绝望,12岁那年决定投井自杀。碰巧一位挨打族的难兄难弟告诉他一个逃离苦海的办法——肄业考百泉初中。

        小学没有上完的郭定生考取了百泉县立初中,他是学校里国文最好的学生,国文老师刘月槎给他批的作文“甲上”,这使得郭定生总感觉自己是名优等生。

        校长梁锡山格外重视教学质量,总是要求周日补课,这种苦心郭定生无法理解,跪罚使他敏感的神经彻底崩溃,终于与梁校长发生了肢体冲突。

        初二被学校“张榜”开除后,郭定生跳级考入省立的开封高中,改名郭立邦,说明虽然此时父亲已经吸上了大烟,但是这个曾经的县长还是希望儿子能够治国平天下。

        1937年,郭立邦高二没上完又考上了河南省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一心想上大学,但没毕业证,他于1942年买到一份甘肃省天水中学二年级肄业的假证件,考取甘肃学院法律系,第二年就被拆穿,大学又被开除了。

        在陪都重庆他涂改了“郭一同”的简历,考上东北大学。于是郭衣洞这个奇怪的名字就伴随着他,直到人们知道了柏杨。

        这个名字虽然使他获得了考大学的资格,并直接考入三年级,但是后来的生活也却如“衣洞”二字所示,在很长的时间里,他“偃蹇困顿、颠沛流离”。

        那个使他考上大学的名字于1947年被学校查出是使用假证考入大学,于是大学毕业证也没能拿到。

        柏杨的学习经历中充满着跳级史和肄业史,无论哪个阶段都没能按部就班地学习过。

        但是这些并没有妨碍柏杨从1951年起开始的笔耕和独立思考,在1999年香港举行的“柏杨思想与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柏杨被“定位”为“一位无法归类的作家”,八场讨论涉及思想、杂文、史学、报导文学、诗、小说等,而他写下的文字则有2000万之多。

      你需要登录,才能进行发帖操作
    • 单栏布局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 php_network_getaddresses: getaddrinfo failed: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 in /data/wwwroot/wulian.org/wp-content/themes/LightSNS_1.5_beta_200.3/functions/jinsom.php on line 2045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http://ip.ws.126.net/ipquery?ip=18.190.159.202): failed to open stream: php_network_getaddresses: getaddrinfo failed: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 in /data/wwwroot/wulian.org/wp-content/themes/LightSNS_1.5_beta_200.3/functions/jinsom.php on line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