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城市互动 关注:1 内容:4929

    钩沉沧桑话潮河~之一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拉黑名单
    • [size=3][b][align=center]钩沉沧桑话潮河[/align][/b][/size]

      [b][size=1][align=center]□柳家艾 [/align][/size][/b]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依依期盼,裹着人们对辉煌过去的殷殷追溯……

      迎着两千零七年早春的缕缕和风,踏上座落在五莲县东部的潮河镇,走进山东五莲工业园,面对这片古老而年轻、充满神话般传奇色彩的土地,那满眼耸立的座座高楼,那鳞次栉比的排排厂区,那纵横交错的条条道路,那万绿葱茏的勃勃生机,无不让人为这里的迅猛崛起壮怀吟咏,为这里的快速膨胀肃然兴叹,为这里的跨越发展击掌称道!

      从一处传统的农业经济型乡镇到今天的山东五莲工业园,潮河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人瞩目,为之感慨!目睹这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迁,翻开潮河长长的历史画卷,我们也许会从中得到些什么——

      A: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潮河,明初立村,缘建于潮白河北岸而得名。历史上潮河属诸城县,1944年划为日北县五莲区,1945年隶属藏马县海青区。1947年5月五莲县成立,潮河又划为五莲县五莲区,1950年按序数为五莲县第六区。1958年1月建潮河乡,同年10月成立潮河人民公社。1984年4月社改乡时,从潮河划出20个村成立魏家乡,原潮河人民公社更名为潮河镇。2001年1月乡镇区划调整,魏家乡撤消,所辖村庄随又并入潮河镇。

      这里依山傍海,交通便捷。从潮河东去10公里便是黄海,伫立海边可观海听涛。李(李家坡)郝(郝滩)公路(现更名334省道)、潮(潮河)石(石臼所)公路、潮(潮河)街(街头)公路在此相接,与同三、日东和筹建中的日潍三架高速公路,以及日照港、青岛港的区位优势明显。南靠水上之都日照市区15公里,东邻海滨名城青岛市区60公里,北毗风筝之乡潍坊市区120公里,西距五莲县城30公里,是三市(日照市、青岛市、潍坊市)四县、市、区(青岛市胶南、潍坊市诸城、日照市东港和五莲)交界处。且紧靠日照国家海滨森林公园、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万平口海滨旅游风景区及胶南市琅琊台旅游名胜风景区和五莲山、九仙山国家4A级旅游名胜风景区。足不出户举目远眺,秀丽山川尽收眼底,西望五莲山、九仙山美景,山光石色似隐似现,美伦美幻,宛若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令人美不胜收,陶然心醉。

      矗立在潮河西南孔家沟村南的会稽山,海拔611.9米,乃潮河境内最高峰,因山顶两峰对峙、如二人稽首躬立而得名。另传,越王勾践自会稽迁都琅琊时曾登临此山,故亦称会稽山名缘此而得。相间于潮白河南岸与龙河北岸的九龙山,由西至东逶迤延绵,因有九座山头依次排列,故名九龙山,又因传说有“九龙治水、普降甘霖”的故事而得名。九龙山之阳的龙河两岸依次排列着四个村落,原以“王母娘娘采花过河湿了花”的神话,分别冠以姓氏取了于家湿花铺、王家湿花铺、刘家湿花铺、梁家湿花铺的村名,现分别改名于家埠、王家埠、刘家埠、梁家埠。而那座端立龙河南岸的落鹤山,亦因相传曾有仙鹤飘落此山而得名,现落鹤顶村名即由此而得。1996年3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鎔基在省长李春亭、日照市委书记尹忠显、县委书记李永健等领导同志陪同下,曾到该村进行过视察。

      潮河最著名的河流有潮白河和龙河。潮白河原名潮河,因河水受黄海潮水推涌,其势如潮而得名;后又以其上源有九仙山白龙潭,改名潮白河。河分南源、北源。南源有四:上源出九仙山名胜风景区喧汪沟村南、靴石村东,经毛家河村南汇于九仙山北麓的白龙潭,至户部乡王家大村转向东流;另源出九仙山东麓、五莲山西辘的槲林村南,至庄沟村北与上源汇流;又源出九仙山东南麓的丁家楼子、五莲山南麓的上圆楼,至叩官村西汇入上源;再源出翰林沟村南,至皂官庄村东汇入潮白河。北源有五:一源出三关村东井家流域,至王家大村西汇入上源;次源出苗家庄村北,至邱家店子村南与上源相汇;又源老支河出凤凰山之阳石河峪和杨家峪一带,至大榆林村东汇入上源;另源长林子河出大耳山南麓,至长林子村南与上源汇流,转向东南;再源刘官河出张家坪、河北崖,至刘官村东南汇入潮白河。龙河原名月牙河、魏家河,今因北岸九龙山而得名。河有三源:上源出会稽山之阴,至前后梭头村东流向东北;次源出崔家沟村西,至前魏家村西与上源交汇;再源石河出东西石河村南会稽山东麓,经大庄村南汇入上源,至林泉村东转向北流,与潮白河相汇,经胶南市东潮河村南,至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易名两城河泻入黄海。

      据考,潮河镇位于鲁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西北偏高,东南略低,多为丘陵和小平原。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和地形影响,这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两季气候温和,夏秋季节雨量充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因此,这里物产丰富,除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外,还盛产速生林木和优质绿茶,是鲁东南重要的林木生产集散地和优质绿茶生产基地。

      B:历史人文——悠久灿烂

      潮河历史悠久,人文灿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这里自古水陆惠泽、物阜民丰,有“旱码头”、“小江南”之称,历来商号林立,商贾云集,商贸繁荣。明万历年间,五莲山光明寺和尚曾在潮河村建四合院寺庙一处,号称“云山别墅”。在潮白河南岸的林泉村,有一株树龄达800多年的古银杏树。林泉村西的老爷岭上,建有康熙十四年落成的光明寺第四代住持海彻,字泰雨,俗称金和尚的墓葬,占地150余亩,是一处颇具规模的和尚墓群。这些古迹、古树、古墓的存在,无疑是潮河昔日斑斓的真实见证。

      然而,要说潮河的历史人文,那当首推丹土遗址。这座座落在潮河镇丹土村的古文化遗址,东西长600米,南北长550米,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于1934年由山东省古迹研究会王献唐教授发现。遗址缘村名,丹土村原叫东北楼,后因村周围土壤呈红褐色,又改名丹土村。二十世纪50年代初,山东大学著名考古专家刘敦源教授慕名来到丹土村考察。他仔细研究了丹土村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质颜色等生态特点,并带走了在丹土村出土的部分文物进行研究。后来,刘敦源教授专门就这次考察撰写了《丹土遗址调查报告》,第一次在考古学界公开提出“丹土遗址”这一概念。

      丹土遗址的发现,受到了众多考古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先后有中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山东大学历史系、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丹土遗址多次进行调查、勘探和论证,确认是一处以龙山时代为主的古文化遗址。1973年,丹土村村民在村西北建造房屋清理地基时,清理出数座古代房屋遗址,经专家考证属于龙山文化晚期的城市雏形。丹土遗址面积之大,内涵之丰富,延续时间之长,实属山东沿海一带遗址之冠。1957年,丹土遗址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2月,丹土遗址再次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省革发[1977]122号文件)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内外文物考古单位和考古专家、学者,愈加重视丹土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在过去多年进行考古发掘、考证的基础上,又多有国家、省、市及国内外考古专家、学者,专门组织对丹土遗址的全面考古发掘和考证,从而不断揭开了这里深埋地下几千年的神秘面纱,取得了重大的考古研究成果。可以说,丹土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地区龙山文化的渊源以及东夷文化的发展、演变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96年11月,丹土遗址被国务院(国发[1996]47号文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日照市首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丹土遗址进行试掘。1995年春至2000年间,又在五莲县文管所的配合下,对遗址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钻探、发掘,并发现了多处房屋遗址、墓葬、灰坑、城墙、壕沟、城门通道、出水口等遗迹。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是内城外壕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城墙最高处3米,最矮处2米,最宽处约13米左右,全部用混合土夯筑而成,有四个城门,分布在东、南、西、北四面。其中城内生活居住区,各种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分布规整、布局有序。同时,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三个连续扩展的城址,尤以龙山文化为主,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城址距今约4800年以上。此间,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考古专家、学者,也曾慕名多次对丹土遗址进行调查、考证。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丹土遗址是亚洲最古老的城市遗址之一,虽然到龙山文化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仍有先民在这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这座古城是山东省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古城址,也是山东省第一个经科学发掘最早的古城。据称,丹土遗址还是一座大汶口文化城址和龙山文化城址相叠压的一处遗址,而且在我国古代同时期文化遗址中尚不多见,对于研究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支古文化的关系,及其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民族交融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物和史料价值。

      至今,丹土遗址已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青铜器,标志着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出土的石器中有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石镰等。这些石器都是经过人工磨制而成,器物通体光滑,刃部锋利,有的还留有人们使用过的痕迹。出土的陶器中有陶杯、陶罐、陶鼎、陶壶、纺轮等。特别是出土的蛋壳陶高柄杯,陶质细腻,光泽漆黑油亮,体态玲珑轻盈,造型端庄优美,胎壁薄而均匀,最薄处仅为0.3毫米。出土的玉器中有玉钺、玉璜、玉琮、璇玑等。这些玉器制作技艺精湛,非能工巧匠而所及。玉琮,其形外方内圆,是商周时代的宗教信物。璇玑,根据古文献记载是一种古代用的天文仪器。玉璜,形状象璧的一半,是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也作装饰用品。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铜鼎、铜剑、铜戈等。铜鼎、铜鬶都是古代炊具,铜剑、铜戈是当时作战用的武器。

      据统计,丹土遗址出土的文物已达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40件之多,有数十件玉器分别在国家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保存。现珍藏在五莲县博物馆的玉器有30余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丹土遗址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如此之精美,让人观之为叹。这些玉器充分说明了只有城市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才出现象征权力的贵族礼器。玉刀、玉铲其形体之大,非一般百姓所拥有,特别是镶嵌绿松石的玉铲,天衣无缝,代表我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镶嵌工艺,体现了相当高的镶嵌工艺水平。
      (未完待续)

      [[i] 本帖最后由 柳家艾 于 2007-3-21 21:11 编辑 [/i]]

      为什么不把你的好诗发来一篇,让大家欣赏?

      回复

      柳兄守口如瓶呀!但也说不定。

      回复
      你需要登录,才能进行发帖操作
    • 单栏布局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 php_network_getaddresses: getaddrinfo failed: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 in /data/wwwroot/wulian.org/wp-content/themes/LightSNS_1.5_beta_200.3/functions/jinsom.php on line 2045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http://ip.ws.126.net/ipquery?ip=3.144.4.54): failed to open stream: php_network_getaddresses: getaddrinfo failed: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 in /data/wwwroot/wulian.org/wp-content/themes/LightSNS_1.5_beta_200.3/functions/jinsom.php on line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