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五莲文史 关注:1 内容:4929

    有谁知道莱公和尚?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拉黑名单
    • 记的小时侯,我老家在村子东南角有一座青砖砌成的塔:塔高约三米,周身用青砖砌成,呈六边型。据说塔下边埋有莱公和尚及其他和尚的尸骨,我没有亲见。更记不得在何时莱公塔被一些无知的村民刨的一干二净,原因是为了找到所谓的宝藏。现如今留给世人的只有一个空洞洞的大坑。悲哀中夹杂着些许的无奈。。。。。。。。:@
      听老人讲,以前在莱公塔的东南角山上是一个很大的莱因寺,寺中烟云缭绕甚是热闹。只可惜我所见到的只有成千上万的瓦砾。。。。。。,听到的是人们无奈的叹息声。。。。。。。。:'(
      其实,我很想获得一些有关莱因寺的信息,更想知道它原来是一个什么样子。如有知悉该史实的朋友,不妨告知一下,先谢过了!:D

      楼上家住哪里?寇莱公两次被贬,在青州作知州,被封为“莱公” ,清末古莱子国人孙蒙起可也是那里的名人。看信息你好象是高泽老乡!~我的邮箱是[email]muyezi@yahoo.com.cn[/email] 有事可联系。

      回复

      1、关于莱公和尚和塔,康熙54年丁旹编纂《日照县志》,第6页“山水”记载(注是原文里的注释,原来是双行,现改为单行并另起一段,“注”字、标点与括号里的解释是本人所加): (分流山,即县城东边的山)西北为昆山, 注:山石似玉,故名。 下有灵山寺, 注:旧传唐碑,无考,明重修,碑尚存。寺侧有莱公和尚塔,建于至正五年(即1345年,元朝末年)。莱公者,宋军官杨化也,与金战,败,遁为昆山僧,寿百三十岁,坐化葬此。 前有枫桥, 注:桥畔镌“老枫化人”四字,明仙人张暹遗迹。 山西七里,汉昆山县故城也。 注:县(即日照县的县城)西北百二十里阁村前。 2、关于关于昆山的寺,光绪11年丁守存编纂《续修日照县志》,第639页“掇余”记载: 崑山下有横岭,环保如城郭,故名小阆苑,取崑崙阆苑之意。梁时刘勰作《文心雕龙》,欲得名山藏之,于小阆苑做石室,后人为立文心亭,设像供之。今昆山为古佛寺,相传为文心亭旧址。 3、现在,塔已倒掉,堙灭无踪,寺在文革时期被拆毁,基址尚存。

      回复

      有根有据,着实不凡. 果真130岁,那可够长寿的了.

      回复

      我老家是高泽镇院上村,由于在外游历多年,回来后不见了莱公塔,感到万分的遗憾!故此发帖谢谢隽先生的复帖。 对于掌故传说,听老人讲在我们村的山上、南面、北面都有。是小时候听的,现在差不多都已忘记了。如:山上的迎风石、南林的上马石、北面的妲己沟。。。。。。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lol

      回复

      咱凑在一起就是图个热闹! 老兄怎么能不一一列举呢! 家父的四舅母就来自你村张家啊,说不准咱还是亲戚!

      回复

      回复#5#6帖子: 祝贺云门王弟高升了! sdwlcxj 原来是院上村的,有机会到那儿看看,或许有新的收获.我还以为你是青州一带的呢!

      回复

      老兄啊 今早看到自己是版主了! 心里很是惶恐不安。 万一,没有把这份信任承担起来 咋整? 我的腿肚子到现在还抽筋来

      回复

      把每天的钟撞响就行了!

      回复

      多谢回复,多谢加分。其他资料提问的人需要的话再提供

      回复

      恭喜恭喜,

      回复

      别整天得趴在你那一亩三分地里 多少也过来串串门啊 果酱

      回复

      哈哈哈成了果酱了

      回复

      莱因寺在哪里? 有关于该寺的详细资料吗?

      回复

      [i=s] 本帖最后由 wl20096 于 2009-6-2 15:47 编辑 [/i] 莱公的答案就在文章中,请看! 昆山“莱公塔” 臧运和 “莱公塔”位于五莲县高泽镇境内昆山脚下清水溪旁。这里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松柏掩映,竹影匝地。在绿树丛中有一块500平方米的开阔地,屹立着一座已有六百余年的“莱公塔”。塔呈六角形,直径约两米,高六米半,灰砖结构。当地人称其为“莱公和尚塔”。 “莱公塔”是莱公和尚杨化的舍利塔。杨化是南宋末年抗击金兵的一位民族英雄。他年轻时,怀着抗金救国的满腔热情,离家投军,由于他武艺高强,又聪明能干,深得上司的赏识,不久就领兵打仗。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血男儿,英勇善战,屡战屡捷。其时,因南宋王朝腐败无能,朝廷内卖国求荣的奸贼弄权媚敌,抗金前线的将士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在苦寒的塞北,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致使屡战不胜,节节败退。杨化虽壮怀激烈,恨不能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然而强敌当前也无济于事,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他在乱军之中浴血突围,辗转来到丛林密布的昆山脚下,入灵山寺隐姓埋名,取法号曰“莱公”。从此他皈依佛门,诵经说法,修身养性。其寺院就在“莱公塔”以东的开阔地上,现仅存遗址。据传,杨化来此不几年因老住持圆寂归西,他就被僧众推举做了灵山寺的住持。 莱公当了灵山寺的住持以后,重整寺规,又着手筹资修寺,而这正顺应了善男信女们的愿望,特别是那些豪门富户,官府商贾,都是化缘筹资的对象。不久备足了银两,对年久失修的寺院中的正殿、配殿、山门、禅房大加修葺扩建。历时数载,寺院焕然一新。灵山寺的山门威武高大,朱门铜钉,雄狮金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两株参天红枫分立两旁,招来鸠雀鸣唱筑巢,繁衍后代。寺院内大殿、配殿皆雕梁画栋,琉瓦红墙,金碧辉煌。从此灵山寺闻名遐迩。香火也日渐兴旺起来。 寺院面对昆山,风景如画,为便于游人徒步登山赏景,杨化在山门前于滔滔东来之水和南来淙淙之溪的交汇处,修筑了一座石墩砖拱单孔桥,名曰“老枫桥”。据史载,桥因山门前的红枫而得名。这溪水伴枫桥形成了昆山一景。清光绪《日照县志》载:“老枫桥建于宋代,桥畔镌‘老枫化人’四字,系明代隐士张暹所书。”笔者近日有幸目睹枫桥,其南北向,宽一米半,长六米,高五米,单孔拱形,“老枫化人”四字刻于溪畔南石壁上,字已模糊不清。由于这里是名山名寺,宋、元、明、清时代灵山寺香火极盛,每年春秋两次庙会时,从数百里外慕名而来的善男信女可谓摩肩接踵,而平日游人亦络绎不绝。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莱公坐化而终,寿高一百三十岁。众僧对其虔敬尊重,遂为之建塔。从此这里就有了“莱公塔”。 由于历代和尚的精心经营,把昆山下这佛门圣地变成了风景胜地,又因这儿是齐长城经过之地,蜿蜒绵亘的长龙卧于昆山之上,配上寺前的青山绿水,溪流叠瀑,湍流不息,伴着暮鼓晨钟,这里便如世外桃源一样,是绝好的游览胜地。 清代诸城文人李澄中(字渭清,号渔村)隐居九仙山时,经常携文朋诗友走出积霖谷,越过齐长城,登上昆山顶,饱览胜景,然后走过“老枫桥”,拜谒灵山寺,并题诗于壁上“九日携僧寻菊酒,十年岸帻卧枫桥”,“枫桥桥上尽丹枫,桥下飞流挂玉虹”。清代日照知县成永健曾前来游山谒寺,亦题《灵山寺枫桥》诗一首,诗曰:“古寺当山山翠列,桥压寺门泉响咽。”清代文人丁恺曾经常“穿林破岚烟”,来灵山寺与范初长老谈诗论禅,其有诗赞昆山道:“俯视万倾青,涛声隐飞鸟”,“不图万壑回,峰峰作屏绕”,“飞瀑东南来,溅沫成浩淼”,“雷霆吼当门,双枫助健桥。古桥卧波上,霓渴饮曲沼。高僧老木榻,道气静窈窕。” 风景秀丽的昆山,香烟缭绕的灵山寺,连同那弓背卧溪的老枫桥,古朴厚重的莱公塔,构成了昔日昆山的怡人景观,朝朝代代不知接纳了多少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佛家信徒,其盛名传齐鲁,乃至华夏大地。今日虽无缭绕的香烟和悠悠的晨钟暮鼓,但沟壑与丛林仍在 ,昆峰与城墙仍在,溪水仍然潺潺,“老枫桥”仍有行人的屐履踏过,而附近的林木更加葱郁,层层梯田里的稼禾吐露芬芳,桑田成荫,到处是丰收的景象。这里虽不是知名的旅游胜地,但怡人的风光很值得留恋。笔者在骄阳似火的夏日,曾披一身热汗来此寻古探幽,顿觉空气清新,暑气渐消,心下也漫生出恬适,真的要“爱此山气静,遂作不速人”了。 2001.5 (原载2001年《风筝都文艺》第6期)

      回复

      [i=s] 本帖最后由 wl20096 于 2009-6-2 15:51 编辑 [/i] [size=6] 卧象山下觅“靴坟”[/size] 臧运和 已丑暮春,艳阳和煦,与周建生君一起到九仙山卧象谷毛家河村后的悬崖下的密林中,寻觅清诸城隐士张侗先生的“靴坟”。 张侗,字石民。山东诸城枳沟镇普庆村人。自幼聪慧,家遭兵祸,穷无笔墨,以碳作字。及长,才华横溢,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冠绝一邑。因清兵屠普庆时,其叔母被害而恨清入骨,誓不仕清。从此,隐住九仙山中,建“我村”,修“放鹤亭”,居住达数十年之久。 张侗虽为豪门,但爱民如父母。每逢天大旱,率民众到西山小龙王庙祈雨而得甘霖。故山民称其为仙人,广传他与龙王友好。后来他为龙王建了大庙,他卒后,山民在龙王庙中安放了他的塑像,以示君恩不忘。 他在九仙山中久居,踏遍了这里的峰谷沟壑,观尽了清潭溪水,奇峰怪石,卧象谷中的景点多为他命名,如:束练峰、玲珑嶂、铁壁峰、羡鱼老人;元潭、霜潭、墨潭;杰门、寅门等,至今还沿用其名。所以他的诗篇咏山吟水诗诸多,皆载《东武诗存》。并著有《卧象山赋》、《卧象上志》等名篇,流传至今。 他在山中结交文朋诗友较多,常客刘子羽、徐田、杨涵、李澄中等,多达百人。友人多聚集在放鹤亭中、仙人榻上、白龙潭边,吟诗作赋,饮酒对唱,谈世论政,好不快活。 日月荏苒,不觉秋风萧瑟,百草枯黄,树叶凋零,他已成耄耋老人。一日,他嘱子孙,百年之后,将他葬入老家普庆,并在卧象谷我村后建靴墓,他将永远看见卧象山的风光,登靴游九仙山。不久他与世长辞,遗体葬老家普庆,却忘了建“靴墓”一事。有天晚上,儿女同时梦见他又提及“靴墓”,醒来恍然大悟。当天一边派人连夜赶赴九仙山挖穴造墓,一边派人进城买上等棺木,将他的一双旧靴放入棺中,由八人抬靴柩,一路喇叭鼓手,吹吹打打,向九仙山进发。那时山路崎岖,丛林茂密,山高谷深,十分难行,尤其人畜难攀的“三瞪眼”,人人望而生畏,加上抬着棺材更是步履艰难。近日落才到达我村(今毛家河村)墓地,将灵柩下入墓穴,子女同样是哭哭啼啼,依依告别。 靴墓背依卧象山象头的崖壁下,旁边有张侗当年题写的“山高水长”和“水云间”两处石刻;墓东是泷湫发源地抱犊、靴石二峰;面南是杓佛峰,杓谷之水与东来天泉之水汇入灏水西经束练峰下入元潭,潭下雪练飞瀑,状如银河倒流,声若万马奔腾。浩浩之水注入他经常游玩的龙潭峡谷之中的白、黑二龙潭。 居高临下,让他终年望着清山碧水,峡谷潭渊以及茂林修竹、山花野卉,沐浴着徐徐山风,长眠在卧象山下,自在而安然! 2009.4.25于静庵斋

      回复

      [b] [url= 网站链接]1#[/url] [i]sdwlcxj[/i] [/b] 请看我的《昆山莱公塔》便知。在你的问题栏里。

      回复
      你需要登录,才能进行发帖操作
    • 单栏布局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 php_network_getaddresses: getaddrinfo failed: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 in /data/wwwroot/wulian.org/wp-content/themes/LightSNS_1.5_beta_200.3/functions/jinsom.php on line 2045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http://ip.ws.126.net/ipquery?ip=3.147.89.50): failed to open stream: php_network_getaddresses: getaddrinfo failed: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 in /data/wwwroot/wulian.org/wp-content/themes/LightSNS_1.5_beta_200.3/functions/jinsom.php on line 2045